新闻动态
“健康中国行”又添利剑,“糖尿病教育专项行动”在京启动
时间:2018.02.09 来源: 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 浏览量:452
1月27日,“健康中国行——全民慢病防治素养促进行动•糖尿病教育行动”在北京正式启动,呼吁糖友“跳动旋律,运动达7”,通过合理运动等有效的自我管理方式,实现糖化血红蛋白7%以内的控制标准。
活动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和宣传司指导,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等9家相关单位联合支持,诺和诺德公益支持,慢病界承办。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领导,项目健康宣传大使、著名青年演员张晓龙等“领衔”启动了专项行动。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项目首席专家宁光录制视频遥祝启动仪式圆满成功,张晓龙现场分享了自己的健康心得并倡议公众更多地关注自身和家人健康。活动还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金奎介绍糖尿病运动干预的意义,邀请了患者榜样进行糖尿病自我管控经验分享,同时还进行了健康运动表演。
糖尿病教育专项行动旨在创造利于糖尿病防治的社会环境,依托社区医务人员专业的疾病诊疗和管理能力,增加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的疾病知识知晓率和自我管理水平,多途径促进社会公众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实现全民糖尿病防治素养水平的明显提升。
糖化达“7”情况不乐观
我国是糖尿病第一大国,目前患病人数已超1亿,但治疗达标的却只有30.6%。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衡量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其能反映2~3个月的血糖水平,且不受进餐影响。然而很多患者只知道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却不知道监测糖化血红蛋白。《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建议,对于65岁以上老年人,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即可。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也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相关死亡率降低21%,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14%,脑卒中发生率下降12%,微血管病变发生率下降37%,白内障摘除术下降19%,周围血管疾病导致的截肢或死亡率下降43%,心力衰竭发生率下降16%。由此可见,糖化血红蛋白“达7”对控制血糖,防止和延缓并发症意义重大。
心理教育干预有助于血糖达标
糖尿病患者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心理,如疑惑、焦虑等,常会严重影响血糖的达标。比如在胰岛素起始治疗阶段,一些患者认为注射胰岛素痛、体验差,非常排斥使用胰岛素。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胰岛素注射装置已越来越人性化,在学会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方法后,许多糖尿病患者发现注射痛其实远小于测血糖时的疼痛,越来越接受胰岛素注射,从而为病情控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此,除了药物治疗,控制饮食、坚持运动之外,针对糖尿病患者在不同疾病阶段开展心理教育也非常必要。宁光院士在视频寄语中也提到糖尿病防治形势严峻,呼吁通过大力开展健康宣教等多种措施,尤其是加强心理层面的教育干预,来提高患者和公众的疾病认知,促使其从观念到行为发生改变,从而让更多高风险人群回归健康,让更多的患者避免并发症。
跳动旋律,运动达7
运动是促使血糖达标的另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杨金奎主任在活动中详细讲解了糖尿病运动干预的意义,指出科学合理的运动,可以帮助改善血糖控制,还能延缓并发症,建议患者在医生、护士的指导下制订运动方式,运动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监测血糖,保持血糖达标。患者榜样齐大爷分享了三十余年管理糖尿病的经验,尤其重点介绍了自身从运动中的获益;随后专业团队进行了健康运动表演,呼吁更多的糖尿病患者能够提高意识,及早行动起来,跳动旋律,运动达7。
活动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和宣传司指导,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等9家相关单位联合支持,诺和诺德公益支持,慢病界承办。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领导,项目健康宣传大使、著名青年演员张晓龙等“领衔”启动了专项行动。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项目首席专家宁光录制视频遥祝启动仪式圆满成功,张晓龙现场分享了自己的健康心得并倡议公众更多地关注自身和家人健康。活动还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金奎介绍糖尿病运动干预的意义,邀请了患者榜样进行糖尿病自我管控经验分享,同时还进行了健康运动表演。
糖尿病教育专项行动旨在创造利于糖尿病防治的社会环境,依托社区医务人员专业的疾病诊疗和管理能力,增加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的疾病知识知晓率和自我管理水平,多途径促进社会公众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实现全民糖尿病防治素养水平的明显提升。
糖化达“7”情况不乐观
我国是糖尿病第一大国,目前患病人数已超1亿,但治疗达标的却只有30.6%。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衡量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其能反映2~3个月的血糖水平,且不受进餐影响。然而很多患者只知道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却不知道监测糖化血红蛋白。《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建议,对于65岁以上老年人,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即可。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也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相关死亡率降低21%,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14%,脑卒中发生率下降12%,微血管病变发生率下降37%,白内障摘除术下降19%,周围血管疾病导致的截肢或死亡率下降43%,心力衰竭发生率下降16%。由此可见,糖化血红蛋白“达7”对控制血糖,防止和延缓并发症意义重大。
心理教育干预有助于血糖达标
糖尿病患者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心理,如疑惑、焦虑等,常会严重影响血糖的达标。比如在胰岛素起始治疗阶段,一些患者认为注射胰岛素痛、体验差,非常排斥使用胰岛素。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胰岛素注射装置已越来越人性化,在学会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方法后,许多糖尿病患者发现注射痛其实远小于测血糖时的疼痛,越来越接受胰岛素注射,从而为病情控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此,除了药物治疗,控制饮食、坚持运动之外,针对糖尿病患者在不同疾病阶段开展心理教育也非常必要。宁光院士在视频寄语中也提到糖尿病防治形势严峻,呼吁通过大力开展健康宣教等多种措施,尤其是加强心理层面的教育干预,来提高患者和公众的疾病认知,促使其从观念到行为发生改变,从而让更多高风险人群回归健康,让更多的患者避免并发症。
跳动旋律,运动达7
运动是促使血糖达标的另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杨金奎主任在活动中详细讲解了糖尿病运动干预的意义,指出科学合理的运动,可以帮助改善血糖控制,还能延缓并发症,建议患者在医生、护士的指导下制订运动方式,运动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监测血糖,保持血糖达标。患者榜样齐大爷分享了三十余年管理糖尿病的经验,尤其重点介绍了自身从运动中的获益;随后专业团队进行了健康运动表演,呼吁更多的糖尿病患者能够提高意识,及早行动起来,跳动旋律,运动达7。